2)第七百五十六章 平衡和派系_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部门递交的第二份报告进行审阅,并提炼报告书中的要点形成简报。

  然后报告书和简报一起送到翰林院秘书处,由各位一等或二等秘书,携带三等秘书进行审阅。

  审阅后认为简报没有什么问题,会把简报进行密封。

  最终各部门的报告书本身、分管大臣的审批意见、翰林院的简报一起送到御前,让罗志学进行最后的批阅。

  罗志学一般只看翰林院的简报和分管大臣的审批意见,如果两方面都没啥问题的话,直接也就按照分管大臣的审批建议,进行批准或否决。

  只有当秘书处的简报和分管大臣的审批意见存在矛盾,又或者是事情比较重要,罗志学才会亲自去翻阅那些动不动几十页甚至几百页的报告。

  处

  理各部门呈送的报告书,这是罗志学日常工作里的一部分,但并不是花费最多时间的。

  实际上罗志学用来审批传统意义上的奏折,还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不过需要罗志学亲自批阅的这些奏折和传统意义上的奏折不太一样,只有一定级别的官员才准许上折。

  京官需要从四品实职副处长以上,而地方文官的话,则是从五品以上者才有资格上密折。

  并且这种密折,不允许用来说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比如官员们用来密折请安这种事,早些年出现过,但是被罗志学狠狠责罚过后,明确规定不允许用密折搞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后,基本就没有出现过了。

  同时还要求言之有物,不允许瞎扯淡,如果你要用密折进行弹劾的话,那么就要求官员对弹劾本身负责。

  密折制度,是为了给官员,主要是地方官员们一个直达天听的渠道,更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掌控力度。

  特殊情况下,罗志学根本不需要通过参务院甚至各部对各省下发命令,而是可以直接通过密旨的方式对地方官员下令。

  参务分管制度、翰林院简报制度、税务独立、地方密折制度、文武彻底分离、陆海矛盾巨大,近卫军自成一军等等。

  这诸多的种种制度,其实都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罗志学为了加强皇权而不断做出的努力以及尝试。

  经过这一系列制度,大楚帝国的皇权是高度集中的,任何一个传统的封建王朝都无法玉指相提并论,前明的皇权对比大楚帝国的皇权,连提鞋都不配。

  只要罗志学愿意,他可以绕过参务院,直接通过翰林院接管整个京畿各机构。

  只要罗志学愿意,他都可以绕过整个京畿官僚系统,直接对地方官员下达旨意。

  而罗志学能够做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他本身有多么大的才华或能力,纯粹是因为他是开国皇帝,本身就具有空前的威望以及威慑。

  此外还因为他是开国皇帝,大楚帝国的所有政治构架都是他参考后世的诸多制度所设

  请收藏:https://m.yfa7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