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316章 君臣同心,议定伐楚_汉末:家祖乡啬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6章君臣同心,议定伐楚

  “明公何故心乱?”

  荀彧跟随曹操许久,知晓自己这位主君性格极其坚韧,哪怕在人生最低谷的时候,都始终保持着昂扬斗志,

  至少有别人在场的时候,曹操从不会失态,也不会把自己软弱的方面展露出来。

  可是现在,曹操明显心乱了。

  曹操回过神,将手中的书信交给荀彧,叹道:“昔年,吾与子异相识于沛国相县,曾经亲眼目睹彼当众袭杀王吉,随后饮酒作诗从容而退的放荡不羁。”

  “及至后来,子异逃亡至谯县,又与我相谈、相知,可谓倾盖如旧,引为知己。”

  “彼时我二人皆怀忧国忧民之心,抵塌而眠,纵论时政、抨击察举制之弊病,肆意纵横,无话不谈。”

  “子异当日就曾说过,以后若有能力,当重定选人制度:公开选拔,不分年龄、不分出生、不分名望,优者胜,劣者汰,唯才是举!”

  “吾等甚至击掌为誓,未来必然合力革除选人弊病。”

  “时光如梭,吾已逐渐忘了昔年约定,却没想到子异仍旧不改初心,哪怕成为割据一方的诸侯,仍旧在逐渐实现自己昔年的承诺。”

  “如今楚国境内察举制已经废除,转而开始推行科举制,分科取士,不论出身,不论年龄,只观才学。让天下人都有机会施展生平所学,为国效力。”

  “仅此一条,吾不如子异远矣!”

  荀彧听到这里,也感觉有些无言以对。

  先不论科举制在后世被如何诟病,但不得不承认,这个制度乃是华夏历史上选人制度的巅峰,甚至影响到了周边那些国家。

  真正让科举变质的乃是那些禁锢思想,把科举模式固化,把考题范围划定的当权者。

  科举制的本质,还是为了给天下人一个相对较为公平的平台,让所有刻苦读书之人,都有入朝为官的机会。

  纵然荀彧出身世家,所在的颍川荀氏亦为世家表率,却也不得不承认,周琦所推行的科举制的确利国利民。

  他脸色变得无比郑重,对着曹操说道:“明公昔年既与周子异有约,如今楚国又率先推行科举制,关中未尝不能效仿。”

  曹操闻言,眼中射出了骇人的光芒,急忙上前握住荀彧之手,问道:“关中真能推行科举?”

  以曹操的聪慧,不可能看不出推行科举的巨大阻力。稍有不慎,就会与世家离心离德,最终自断臂膀。

  荀彧笑道:“楚国能够推行,关中为何不可?”

  看着曹操那欲言又止的模样,荀彧继续说道:“明公所虑者,不过是来自世家大族的反对。”

  “明公却是忘了,关中先后经过董卓、李傕、郭汜之乱,再加上那年可怕的兵祸与饥荒,大多世家都背井离乡,远离关中。”

  “始终坚持不肯离开者,亦是故土难离。”

  “如今关中境内的大族

  请收藏:https://m.yfa77.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